close
有時候看到一些討論區的球迷們,發表一些奇怪的言論,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講。是生氣嗎?我應該說聽到那樣的話,讓我覺得有點沮喪吧。
就從"球風"談起。球風是什麼呢?這裡我想把它當成棒球場上吹的一陣風,當然,不同的人在玩就有不同的味道;這幾年來給我感覺最震撼的一場比賽,是 WBC、D組預賽第一場,多明尼加對上委內瑞拉的比賽。看習慣MLB的朋友可能覺得奇怪,以兩邊的陣容而言,差不多就是一場明星賽,比賽相當精采,但不至 於是什麼特出的、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球吧?
是的,說實話到今天我根本不記得那場比賽的比數、誰有什麼好的表現,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其實是場邊揮舞著國旗的觀眾們。
像這樣的國際賽,不消說,大家當然幫自己的國家加油,日本有他們的應援團,南韓、台灣大概也多少受到影響,很習慣的就是自己國家球迷同座一區,整齊劃一的使用各種器具為自己的祖國打氣;本來我們自己國內的職棒場邊就是這麼加油的,出了國當然更是團結一致,砲口向外囉。
回到剛才那場多委之役,對亞洲球迷來說,球場上吹的風似乎味道很不一樣。
我看到的,是一群一群熱情開心的觀眾,像參加嘉年華會一樣,或是臉上畫國旗裝、或是三五成群舉著自己的國旗手舞足蹈,他們並沒有藉由某些特定的指 揮、特定的動作和特定的表達去為自己的球員打氣,每個人到球場來,都非常的專注在球場上,一切的情緒都因場內而起,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選手的喜好、好表現 的鼓舞、壞表現的失落。
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主動。
我甚至覺得,像這樣的比賽,或許觀眾在意是不是一場好比賽,遠多過於自己國家是不是贏了吧!今天大家進到球場觀眾席,就是要來欣賞、來享受一場精 采的現場球賽,來實際的為自己喜好的隊伍加油,順便對萬惡的敵隊發洩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;出了球場,無論輸贏都是舒暢的,贏球固然開心,輸了也是"他XX 的,下次討回來,哼"一句話了結,並且帶著輕鬆的心情回家。
就像看一場電影、一場秀,演場會等等,為什麼看球賽非得搞成你死我活,戰戰兢兢?電影也有拍的不盡如人意的時候,球賽當然會有;但我的感覺是,我們是不是常常忘了棒球的本質、忘了我們是為什麼愛上那顆紅線車縫的小皮球?
是棒球讓我們開心,所以我們愛棒球。凡事不一定會有好結果,享受那個過程也是讓自己開心的方法;最高檔的賭徒並不是享受著贏錢的樂趣,而是孤注一 擲的快感。相較於中南美洲吹的那陣風,亞洲的味道就顯的有些悶熱而粘膩。整齊劃一的應援團、國家榮辱、精雕細琢的複製人式基本動作、外推內拉的金科玉 律......
說實話,看完那場比賽,我跟朋友分享的心得是:比起來,亞洲棒球根本只是一群穿的漂漂亮亮的小學生在扮家家酒。這不是在說力量、技術的差異,完全是看待棒球的角度問題;而事後日本也用實力證明他們確實是世界棒球的強權,甚至南韓對都能對眾星雲集的美國對取得勝利。
我很羨慕中南美洲那樣的棒球風,開朗自由、積極而熱情。回頭來看看台灣,球場上的球員戰戰兢兢的努力著,而觀眾呢?好像只是想要來見證勝利,或者是監督球員,甚至只為了發洩負面情緒。
是的,你我都知道台灣的棒球有許多地方需要努力,包含從上到下的體制、訓練和各種作戰觀念、球員待遇、技術等等,這些我們都應該去反省、去檢討改進;但除了這些以外呢?上至教練球評,下到記者球迷,似乎每個人都對球員的心態有所意見。
我覺得這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,心態調整好,我就可以上大聯盟了嗎?顯然技術上不可能;那我們的、最一流的選手都是心理素質不良、需要看醫生的人,真是這樣嗎?
在球場上不應該嘻皮笑臉、失誤以後應該臭臉懊悔、不可以拋球給觀眾、防守野球戰術至上、投手應該勇於對決應該閃躲應該邊邊角角、不可以衝撞不可以 觸身、應該要有李應該要道歉,似乎球員不管怎麼做都不會讓人滿意,喔,還忘了提,這大概150個號稱職業球員的人類,身上還背負著賭博放水不誠實的原罪!
我很懷疑到底是怎麼了?為什麼大家都想要去"指導"專業的球員該怎麼做,從球評教練記者,到老球皮、小球迷,還有網路上千千萬萬的、自稱鄉民的球友,我們都想快樂打球、快樂看球,那球員呢?
身上背著太多太多的東西,是無法自由活動的。台灣球場的風要怎麼吹呢?
就從"球風"談起。球風是什麼呢?這裡我想把它當成棒球場上吹的一陣風,當然,不同的人在玩就有不同的味道;這幾年來給我感覺最震撼的一場比賽,是 WBC、D組預賽第一場,多明尼加對上委內瑞拉的比賽。看習慣MLB的朋友可能覺得奇怪,以兩邊的陣容而言,差不多就是一場明星賽,比賽相當精采,但不至 於是什麼特出的、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球吧?
是的,說實話到今天我根本不記得那場比賽的比數、誰有什麼好的表現,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其實是場邊揮舞著國旗的觀眾們。
像這樣的國際賽,不消說,大家當然幫自己的國家加油,日本有他們的應援團,南韓、台灣大概也多少受到影響,很習慣的就是自己國家球迷同座一區,整齊劃一的使用各種器具為自己的祖國打氣;本來我們自己國內的職棒場邊就是這麼加油的,出了國當然更是團結一致,砲口向外囉。
回到剛才那場多委之役,對亞洲球迷來說,球場上吹的風似乎味道很不一樣。
我看到的,是一群一群熱情開心的觀眾,像參加嘉年華會一樣,或是臉上畫國旗裝、或是三五成群舉著自己的國旗手舞足蹈,他們並沒有藉由某些特定的指 揮、特定的動作和特定的表達去為自己的球員打氣,每個人到球場來,都非常的專注在球場上,一切的情緒都因場內而起,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選手的喜好、好表現 的鼓舞、壞表現的失落。
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主動。
我甚至覺得,像這樣的比賽,或許觀眾在意是不是一場好比賽,遠多過於自己國家是不是贏了吧!今天大家進到球場觀眾席,就是要來欣賞、來享受一場精 采的現場球賽,來實際的為自己喜好的隊伍加油,順便對萬惡的敵隊發洩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;出了球場,無論輸贏都是舒暢的,贏球固然開心,輸了也是"他XX 的,下次討回來,哼"一句話了結,並且帶著輕鬆的心情回家。
就像看一場電影、一場秀,演場會等等,為什麼看球賽非得搞成你死我活,戰戰兢兢?電影也有拍的不盡如人意的時候,球賽當然會有;但我的感覺是,我們是不是常常忘了棒球的本質、忘了我們是為什麼愛上那顆紅線車縫的小皮球?
是棒球讓我們開心,所以我們愛棒球。凡事不一定會有好結果,享受那個過程也是讓自己開心的方法;最高檔的賭徒並不是享受著贏錢的樂趣,而是孤注一 擲的快感。相較於中南美洲吹的那陣風,亞洲的味道就顯的有些悶熱而粘膩。整齊劃一的應援團、國家榮辱、精雕細琢的複製人式基本動作、外推內拉的金科玉 律......
說實話,看完那場比賽,我跟朋友分享的心得是:比起來,亞洲棒球根本只是一群穿的漂漂亮亮的小學生在扮家家酒。這不是在說力量、技術的差異,完全是看待棒球的角度問題;而事後日本也用實力證明他們確實是世界棒球的強權,甚至南韓對都能對眾星雲集的美國對取得勝利。
我很羨慕中南美洲那樣的棒球風,開朗自由、積極而熱情。回頭來看看台灣,球場上的球員戰戰兢兢的努力著,而觀眾呢?好像只是想要來見證勝利,或者是監督球員,甚至只為了發洩負面情緒。
是的,你我都知道台灣的棒球有許多地方需要努力,包含從上到下的體制、訓練和各種作戰觀念、球員待遇、技術等等,這些我們都應該去反省、去檢討改進;但除了這些以外呢?上至教練球評,下到記者球迷,似乎每個人都對球員的心態有所意見。
我覺得這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,心態調整好,我就可以上大聯盟了嗎?顯然技術上不可能;那我們的、最一流的選手都是心理素質不良、需要看醫生的人,真是這樣嗎?
在球場上不應該嘻皮笑臉、失誤以後應該臭臉懊悔、不可以拋球給觀眾、防守野球戰術至上、投手應該勇於對決應該閃躲應該邊邊角角、不可以衝撞不可以 觸身、應該要有李應該要道歉,似乎球員不管怎麼做都不會讓人滿意,喔,還忘了提,這大概150個號稱職業球員的人類,身上還背負著賭博放水不誠實的原罪!
我很懷疑到底是怎麼了?為什麼大家都想要去"指導"專業的球員該怎麼做,從球評教練記者,到老球皮、小球迷,還有網路上千千萬萬的、自稱鄉民的球友,我們都想快樂打球、快樂看球,那球員呢?
身上背著太多太多的東西,是無法自由活動的。台灣球場的風要怎麼吹呢?
全站熱搜